生产率研究报告——中韩的生产率紧追日本

深尾京司
RIETI教职研究员

  由于日元升值和新兴企业的发展,东亚的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在技术和竞争力方面,日本企业的优势被追赶上了多少?

  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日中韩台企业的生产率和无形资产投资研究会”与一桥大学经济制度研究中心、日本大学中国亚洲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为日本大学教授乾友彦)、以及首尔大学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负责人为首尔大学教授李根)合作,更新了东亚上市企业(EALC)数据库(预定在http://www.jcer.or.jp(日文)公开),对生产率和提高生产率的动力之一的无形资产投资进行了国际比较(笔者为负责人)。

◆◆◆

  本数据库以日本、中国、韩国和台湾的除金融业以外的所有上市企业为对象。收集了测算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所需要的每年实际总产值、中间产品·劳动力·实际资本的投入等数据,在此基础上,把全体经济区分为33个产业,对各产业内的生产物品、中间产品的投入和资本财物的国际价格差做了调整,收录了关于日中韩台企业的TFP水平的比较结果。在各个产业求出1999年的全体对象企业的TFP水平平均值,以此为基准,通过与这个水平的比较,分析了TFP的动向。日本、韩国、台湾的对象期间为1985年-2005年,中国为1999年-2005年。

  在电机、汽车、金属等多个产业,日本企业的TFP为东亚最高,但其上升率已经停滞不前。例如汽车产业,请参看图1,以销售额的加权平均值对日中韩上市企业的TFP水平进行了比较。在2005年时,日本企业的TFP仍然比韩国企业高30%(即投入同量的生产率要素,可以多生产30%),比中国企业高50%,但折线的走向显示的TFP上升率比中韩企业低,差距正在缩小。

图1.汽车产业的TFP水平比较

  如上所述,从数据库可以掌握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各产业的动向。观察一下中国企业的TFP,虽然与外资企业合作或存在激烈竞争的电机、汽车等机械产业发展稳定,但纤维、食品加工等劳动集约型产业及金属、化学等国有垄断企业控制的产业比较停滞不前。这些产业群的销售渠道大多以国内为主,所以对于正在向内需主导转型的中国来说,令人忧虑。

  台湾的电机、化学和一般机械等企业的TFP上升显著,化学和一般机械的TFP水平与韩国并驾齐驱,基本上正在追上日本。在韩国,90年代后半期的货币危机以后,TFP上升停滞。不过,以财阀系统为中心,TFP得到改善的一部分企业正在扩大市场占有率。这种由于新陈代谢功能的增进使产业TFP平均值上升的情况,可以说与上市企业间的生产率差距小、新陈代谢也已经停滞的日本形成对照。

◆◆◆

  在很多产业,日本企业的TFP水平高于东亚其他企业,但是那并不等同于日本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不仅在于TFP的高低,还受工资率等生产成本的影响。对于TFP停滞的日本企业来说,以亚洲最高的日本工资率来继续生产越来越困难,正因如此促进了向海外转移生产。

  此外,虽然TFP上升停滞,国内生产的财物和服务失去国际竞争力,但日本的出口并没有停滞。这是由于丧失竞争力和产业空洞化造成了国内工资率降低和日元贬值,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国内生产的财物和服务的竞争力得到回复为止。

  按美元计算,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至90年代中期为止,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在第三位左右,但是在2007年跌至第19位,即使考虑到最近的日元升值也排在第10位以下。其中最大原因被认为是由于日本制造业的TFP下降。

  从生产率方面看日本的另一个忧虑是,以信息技术(IT)产业为中心的TFP稳步上升的产业所占比例正在减少。

  在思考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时,有一个被称为“Baumol效应”的观点。各产业的TFP上升率有很大差异,因此,只要扩大IT等TFP上升率高的产业,宏观的TFP上升率就会加速。但是各产业的规模受到需求结构的制约。例如在IT产业,随着生产率显著上升,产出的价格会下降。对于价格下降,如果内需并不相应扩大,而且这些产业不在国际分工中实现优势专业化时,生产量就不会增加。其结果是随着生产率上升,生产要素的投入就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在全体经济中的比例迟早要缩小,宏观经济的TFP上升有回落的危险。这种一系列的机制就叫做“Baumol效应”。

  观察一下1970年至2000年可以发现,在日本也是劳动投入的增加与TFP的上升基本上呈负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越是TFP上升显著的产业,劳动投入越减少,而劳动投入增加的产业是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包括老人护理)等TFP上升率低的产业。不过在这个时期里,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等多个产业超越了Baumol效应,不但TFP上升率高,而且劳动投入增加。

  从2000年以后,由于向海外转移生产等,这些产业在日本国内的劳动投入不再增加,超越Baumol效应的产业基本上消失(见图2),位于图的右上方的产业群减少。

图2.每个产业的TFP上升率与劳动投入增长率

  对1995年以后的美国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制造IT产品的制造业的劳动投入大幅度减少,但是在信息、通讯、零售、运输、金融中介等广泛使用IT技术的很多非制造业,不但TFP上升率高,而且劳动投入增加。虽然无法保证遭受金融危机的美国能维持以往的增长方式,但非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可以带动全体经济的TFP和工资率,这一点值得日本借鉴。

◆◆◆

  进入21世纪以后,在整顿重组的背景下,日本企业的TFP逐渐回升,而且近年来增加雇用正式员工,以制造业为主加速设备投资,开始采取注重长期发展的战略。然而在正要走上稳定发展道路的时候,以外需急速减少和日元升值为主要原因的经济危机袭击了日本经济。

  对于正在被亚洲各国和地区不断追赶上的日本来说,培养即能提高TFP又能扩大占有率的产业群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使先进的制造业回归国内,并需要在非制造业加速已经迟缓的IT投资、机构改组、劳动人员的熟练技能积累等无形资产投资。此外,应通过在信息、通讯、航空运输、金融、保险等生产率增长快、可期待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唤起内需,提高日本作为亚洲枢纽的地位,促进服务业出口,来避免Baumol效应。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09年5月8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9年6月25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