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由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发行了《推动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们——改革开放的领航人》一书。得到出版社的许可,现转载该书的序言部分和目录。
序
中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并行,社会迎来了历史性的大转变。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达到了世界排名第三与第四,中国日益显示出作为一个大国的重要地位。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通过积极向政府部门献计献策,引导舆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改革,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也逐渐形成。
一般在日本或欧美,经济学家都是通过在国际顶级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与同行竞争。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则十分热衷于向政府提出各种政策建议,他们把自身的使命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为此而感到自豪。因为对他们而言,经济学不是象牙塔里空洞无物的理论,而是左右13亿人命运的经世济民的学问。
经济学大师凯因斯留给后世这样的名言“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接受任何观念形态的影响,却往往早已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如果把这里所说的“实干家”替换成“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领导部门”,那么毫无疑问,“某个已故经济学家”就应该是卡尔·马克思。
但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各种政策的制定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愈来愈小。取而代之,重视效率胜于公平、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与罗纳德·科斯确立的“新制度经济学”发挥着愈来愈重大的影响。有欧美留学经历或通过文献资料受到这些西方经济学大师启迪的中国经济学家被称为“新自由主义者”,他们正牢牢地占据着中国经济学界与论坛的主流地位。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贫富两极分化日益显著,主张重视公平超过效率的一些所谓“新左派”的非主流经济学家的意见也同样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在“新自由主义者”与“新左派”两大阵营之间,围绕怎样消除贫富差距、国有企业是否应该民营化、市场经济的功过、怎样看待市场经济等众多的政策课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这场大争论的主角大部分都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属于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后于1977年以后进入大学深造的那一代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过“上山下乡”,荒废了大好的青春时光。因此,在他们立志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背后,有着很明确的变革社会的意识。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学家作为改革开放的领航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的智慧与努力,中国无疑会与俄罗斯一样经历更加迂回曲折的改革过程。
过去,研究中国经济只能靠党和政府发表的一些文献资料(即所谓官方见解)。但现在,经济学家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以这些经济学家为中心展开的争论非常活跃。笔者逐渐感到如果不了解这些经济学家的思想谱系的话,就不可能彻底了解中国经济。同时,现在经常有人问笔者,谁是中国经济论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的主张是什么?笔者感到不仅仅是笔者个人,日本的学者、政府部门的领导、时事评论者,乃至企业的领导都同样对此十分感兴趣。
笔者开始对中国的经济学家产生兴趣,还要追溯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先驱之一——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在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著作。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笔者又陆续接触到文革后的年轻一代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得到很多启发。这些年来,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交流活动,笔者有幸能够直接求教于这些中国顶级的经济学家。
为了将中国的经济学与政策议论的新潮流、新动向尽可能地介绍给日本读者,笔者在1998年监译了林毅夫等人的著作(《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日本评论社),2003年将樊纲的著作翻译成日文出版(《中国 未完的经济改革》,岩波书店)。之后在2001年,笔者在经济产业研究所的网站内开设了“中国经济新论”网页。其中的主题除了有“中国经济改革”、“中国新经济”、“世界的中国”、“日中关系”之外,还有“中国经济学”。在这个主题中,笔者选编了很多中国经济学家的论文,传递信息。本书就是在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本书的目的在于介绍推进经济改革进程中,对政策与舆论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的思想与主张。希望通过这些文字帮助日本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为明确这些中国经济学家的主张是怎样形成的,本书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经历、背景以及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所寄予的深厚期望。
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笔者已经出版了两本书。在《中国经济的两难局面》(筑摩书房,2005年)中,笔者归纳了中国经济改革以来的来龙去脉,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在《中国 经济革命终曲》(日本经济新闻社,2005年)中,笔者为中国经济把脉,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与这两本书一起阅读本书,相信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经济。
最后,在本书资料翻译以及文章校对的过程中,得到了石原公子小姐、山本惠小姐、于洋先生、寿金昼小姐等的大力协助。另外,虽然本书所涉及的领域在日本还未见先例,但笔者出版本书的想法得到了东洋经济新报社佐藤朋保先生的赞同与鼓励。在此,一并表达由衷的谢意。
目录
序章 经世济民的时代
第1章 从马克思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
第2章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第3章 向新自由主义者挑战的新左派
第4章 所有制改革的主将:董辅礽和厉以宁
第5章 市场经济的主将:吴敬琏
第6章 中国制度学派的先驱:张五常
第7章 活跃在国外的经济学家:杨小凯和钱颖
第8章 “洋博士”的代表:林毅夫
第9章 国情研究第一人:胡鞍钢
第10章 文革后一代的代表:樊纲
第11章 民营化大论战的主将:郎咸平和周其仁
第12章 企业家的援军:张维迎
第13章 作为经世济民的学问的经济学
2007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