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虚幻的吗?——谈中国GDP统计的可靠性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近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靠性问题受到海内外的种种质疑。正像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托马斯·罗斯基教授在其最近发表的论文中归纳的那样,其质疑的主要根据有以下几点。

  (1)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能源消费反而减少了。

  (2)各个部门的增长率与整体的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比如,大部分主要工业制品的生产出现了减少,而整体工业制品却大幅度增加。而且,农业增长停滞,但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却显示出高速增长。

  (3)出口波动很大,但却实现了稳定的经济增长。

  据此,罗斯基教授批评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具可靠性,认为实际的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受到当局目标左右的官方数字。

  对此,中国方面进行了如下反驳。

  首先,针对第(1)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重心向服务业转移,完全有可能实现能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

  第二,关于第(2)点,提出批评的人们尚没有认识到传统产业正被新兴产业取代的中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对事实存在认识误区。

  最后,针对第(3)点,决定GDP的是从出口中扣除进口以后的净出口,它占GDP的比重很小。中国的贸易结构以加工贸易为中心,因此,出口大幅度增加的时候,进口也会按比例增加,综合起来对GDP增长造成的影响很小。

  但是,中国方面提示的只不过是为了说明数项指标间的一致性问题的几种情况,以此尚无法完全消除人们的疑问。虽然难以想象当局有组织地进行造假,但在基层统计的各个环节上,“掺水”报告等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横行却是难以否定的事实。此外,由于预算不足导致统计系统不完善,中国官方统计不如发达国家准确也不足为怪。实际上,就连一部分认为GDP统计具有可靠性的中国经济学家都指出有关能源消费的统计有可能大幅度低估等情况,承认关于经济指标尚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然而,中国GDP统计的可靠性低绝不意味着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是虚幻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官方统计中低估中国经济的一面。官方统计对长期陷入不景气的国有部门情况把握得比较好,却没有充分反映增长迅速的非国有部门的实际状况。至于迅速增长的地下经济,则根本不可能被列入调查对象范围。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一直显示着国民生活的改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罗斯基教授提出的一部分指标却仅属例外。此次围绕着中国GDP统计的可靠性问题能够引起海外强烈关注本身,正好印证了中国经济在国际地位的上升,这样的说法绝不为过吧。

2002年5月24日
>> 日本语原文

2002年5月24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