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者对本书的介绍

东亚货币篮子的经济分析

东亚货币篮子的经济分析

东亚货币篮子的经济分析

  • 伊藤隆敏、小川英治、清水顺子 编著

来自编者的介绍(节选自本书"前言")

为构筑理想的亚洲货币制度,货币篮子不可或缺須

  1997~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以及接踵而至的新兴市场国家(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的货币危机,可以说是能列入20世纪下半叶国际金融史中前五位的大事件。在这次亚洲金融风暴发生10年之后,我们在这期间都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课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仍在学术界和政策部门展开讨论。

  泰国的货币制度于1997年的7月2日转向"管理浮动制"。尽管就在当天,泰铢立即贬值15%,但在此后的一个星期内,至少在表面上汇率比较平稳。与三年前墨西哥货币危机时(一周之内贬值50%)相比,这次浮动汇率转制要平稳得多。如果当时15%的贬值能够在此后维持下去,经常项目收支从转为浮动汇率制之前的负8%变为0%的话,那么这次泰国的货币制度转型就不会在历史中留下什么痕迹。以泰国货币贬值为开端,在几个月以后波及到整个亚洲,很多国家被卷入整个地区的货币危机,这成为这次亚洲货币危机的特征。

  从亚洲货币危机(以及在此前后不久发生在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的货币危机)中我们汲取了很多教训。特别是在与货币危机直接相关的汇率制度以及汇率政策方面,学术界和政策负责人之间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同时也还存在一些课题。

  现在已经广泛地认识到,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亚洲各国过分关注美元兑换汇率的稳定性,公开地或事实上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正是这次金融风暴的原因(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引发经济及金融的脆弱性的原因,而正是这种脆弱性导致了货币危机)。新兴市场国家尽早摆脱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形成这样一种一致观点的同时,对替换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更富弹性的汇率制度进行了研究。

  但是,关于"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的具体意义等问题,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是单纯扩大与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还是引进货币篮子来代替美元作为确定汇率的参照物?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变更又会给贸易伙伴选择汇率制度带来哪些影响呢?对于这些问题已经有了种种研究和政策上的建议。现实中,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存在着多种货币制度。新加坡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就采用货币篮子制度。泰国、韩国也在亚洲货币危机之后提高了货币制度的弹性,或许可以说是参考了货币篮子制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维持了浮动汇率制度。另一方面,中国、马来西亚则在亚洲货币危机之后依然采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在此之前一直维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中国货币当局宣布改为"参考货币篮子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这给其他亚洲各国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于亚洲各国来说,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并非全部,因此当然也要对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的汇率予以关注。进而言之,由于亚洲地区内部生产网络已经建立并不断发展,因此稳定亚洲地区内汇率日趋重要。

  但是,在此之后人民币仅以每天变动幅度0.3%(2007年5月21日扩大到0.5%)的方式,缓慢地对美元升值(每年增加2~3%的速度)。从外汇储备激增(最近一两年以每年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幅度增长)的现象中可以看出,中国通过干预汇率制度阻止人民币升值。

  为了在亚洲建立理想的货币制度,有必要将很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毫无疑问,某种形式的货币篮子当然也是考察的对象。

  因此,作为经济产业研究所的研究课题,由经济产业研究所伊藤隆敏教职研究员负责,于2004年秋天确定了关于"东亚金融合作与最佳汇率篮子的研究"课题,一直开展有关货币篮子的研究。在该研究课题中,将未来共同的货币篮子定位为长期理想选项,进行与政策直接相关的研究,内容包括探讨在共同的货币篮子形成之前的金融汇率政策的运营,以及理想的共同货币篮子制度的形态等。在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完成了作为ASEAN+3(日中韩)的货币篮子的亚洲货币单位(Asian Monetary Unit, AMU),以及显示各相关货币偏离AMU情况的AMU偏离指标的数据,已于2005年9月在RIETI网站上公布,并每周更新数据。

  一直以来,该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都发表在RIETI工作论文系列中。该课题还聘请了John Williamson(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Jae-ha Park(韩国金融研究所)、Deok Ryong Yoon(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Woo Sik Moon(国立首尔大学)、河合正弘(亚洲开发银行)、Giovanni Capanneli(亚洲开发银行)等各位先生,于2005年10月31日和2006年12月23日召开了国际专题讨论会,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就货币篮子进行了讨论。本书就是由这些研究成果编辑而成的。

  吉富胜先生(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出席了本研究课题的例行研究会和国际专题讨论会,给我们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并推动了研究课题的发展。同时吉富胜先生还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另外,佐藤清隆先生(横滨国立大学)、佐佐木百合女士(明治学院大学)、桥本优子女士(东洋大学)作为研究课题的委员也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局的中山英贵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全体执笔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7年7月
伊藤隆敏
小川英治
清水顺子

日本语原文

作者介绍

伊藤隆敏的照片

伊藤隆敏

  毕业于一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现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经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亚洲货币篮子》(编著,Routledge,2007年)、《通货膨胀目标与金融政策》(合著,东洋经济新报社2006年)等。

小川英治的照片

小川英治

  一桥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肄业。商学博士(一桥大学)。现任一桥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东洋经济新报社,1998年)、《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合编,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等

清水顺子的照片

清水顺子

  一桥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了。博士(商学,一桥大学)。曾任一桥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助教,现任明海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主要论文“在共同货币篮子体系中有效汇率的稳定性”(合著,《日本与国际经济期刊》,Vol.20,No.4,200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