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电子信息 No.81(2010年2月)

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日美中三国的课题

  今年1月RIETI顾问研究员宗像直子女士在布鲁金斯研究所《东北亚评论》(2010年1月号)上发表题为“The U.S., China, and Japan in an Integrating East Asia”(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日美中三国的课题)的论文,阐述了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宗像女士认为,东亚在制度上的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形态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至今尚不明确,需要在多层面寻求多个选项。仅根据今年1月基本上完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还不能确定今后的走向。此外,美国要想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发挥领导作用,需要在提出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同时,具有适合亚洲实际状况的灵活性。在东亚,要想缩小没有美国参加的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关税差距,在多哈回合达成协议是最有效的,并符合美国的利益。[本月话题]将详细介绍宗像女士的观点。

1. 引言

  经过去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亚洲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地位不断升高。根据2009年的实际经济增长预测,在世界平均增长率为-1.1%的情况下,亚洲新兴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达6.2%,亚洲经济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注1)

  迄今为止,亚洲经济主要依靠扩大向地区外出口实现增长。但是此次危机表明,依存于亚洲制造业与美国消费者的世界经济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对于亚洲来说,今后为了纠正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扩大地区内的需求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就是地区内经济一体化(注2)

  关于这一点,今年1月1日出现了两个进展:一个是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老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按照1999年的首脑协议(注3),实现了原则上对全部商品废除相互间的关税(注4);另一个是2004年签订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ACFTA)(注5),对于正常产品(Normal Track),中国与东盟六国(即上述东盟“老六国”)之间废除了关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于1992年,分阶段推进了经济一体化。东盟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一体化进展,与区域外的国家开展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是第一例,规模也非常大,因此颇受关注。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概要与评价

  中国与东盟(注6)在2001年11月的首脑会议上,达成了10年之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注7)。2002年,各国首脑签署了对货物和服务的贸易自由化、投资协定的基本方针和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等基本方针做出规定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注8)》,并按照这个协议,从2004年1月开始先行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废除农产品关税。

  就农产品以外的货物贸易自由化,2004年11月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注9)》,从2005年7月开始降低关税。按照自由化的进程设计,把产品品种分为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把国家分为中国和东盟“老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中国和东盟“老六国”在2010年1月1日之前,东盟新成员国在2015年之前,原则上废除关税。敏感产品分为在2018年之前(东盟新成员国在2020年之前)降低至0-5%关税的敏感产品,和在2015年之前(东盟新成员国在2018年之前)关税降低至50%以下的高度敏感产品,并对各国可以指定的产品数量设置上限。

  今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老六国”废除了正常产品的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本上建成了。要对这个自由贸易协定给地区经济带来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价,还必须等待废除关税的效果出现。但是,中国和东盟的专家2001年10月试算(注10)的结果表明,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的实际GDP将增长0.27%,东盟整体将增长0.86%,而日本将减少0.09%,美国将减少0.04%。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于2004年进行的模拟测试(注11)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会使东盟的实际GDP增长0.38%,中国的实际GDP增长0.30%,而日本的实际GDP将减少0.02%。一般来说,自由贸易协定具有两种效果:一种是创造贸易效果,由于区域内的经济活跃起来,使与区域外的贸易也得到增加;另一种是扭曲贸易效果,由于区域内的产品享受优先,导致与区域外的贸易减少。两个试算显示出,对于美国和日本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创造贸易效果不会大于扭曲贸易效果。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产品品种覆盖范围来看,汽车、摩托车、电冰箱和彩电等家用电器、各种机械类等,很多制造业产品都被指定为敏感产品都被排除在废除关税的对象之外。而且采用了相对主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对象产品品种,仅限定于本国和对方国作为正常产品的品种(注12)。对敏感产品的指定限定于400种以内,而且限定在进口额的10%以内。在照顾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敏感产品的同时,在缔结协定时追求能够先达成共识的部分,对这一点应当给予高度评价。但是,今后随着中间阶层的扩大而可以期待贸易增加的众多产品都被置于废除关税对象之外,限制了协定的效果。

3. 亚洲在制度上的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所占据的位置

  东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晚于欧美国家(关于这个地区的地区主义的历史过程,请参见拙著“Naoko Munakata, Transforming East Asia: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2006),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特别是关于以1997~98年的亚洲货币危机为契机的东亚各国的政策转变背景,请参见该书第6章“New Assumptions about Regionalism”)。

  其后,在这个地区,研究、谈判并缔结了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8月,东盟与参加东亚峰会的东盟以外六个国家(注13)的自由贸易协定,由于印度签署而全部聚齐。

  此外,日中韩、东盟+3、东盟+6、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等地区多边自由贸易协定(multi-party FTAs)正在探讨之中(注14)。日中韩、东盟+3和东盟+6正着手准备政府级别谈判,但是还未确定实现的时期。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正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探讨,实现方法今后将得到具体化。对此,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八个国家参加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于今年3月举办谈判准备会,预定先于其他协定向实现迈出一步。美国奥巴马政权于2009年12月14日,向国会发出了政府将参与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通知,提出了争取达成包括环境和劳动权在内的高水平协议的方针(注15)

  作为设想超过经济一体化的广泛合作的地区共同体,日本首相鸠山构想了东亚共同体(注16),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构想了亚太共同体(APc)(注17)。具体化将在今后展开。

  如上所述,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及地区共同体的构想并立的情况下,关于东亚在制度上的经济一体化,目前并不存在未来的形态和到达该形态的路线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虽然作为地区自由化的尝试先行一步,但也只是现有五个对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东盟与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之间的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协定(AANZFTA))中的一个,如上所述,自由化的余地还很大。可以认为,只有这些还不能决定这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走向。

  关于今后的前景,如果存在共识,那恐怕就是多种构想各自并行推进。这种想法的核心是不必勉强追求达成协议,在多层面发挥多个选项的作用,哪个框架担负哪种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即可。

4. 日美中三国的课题与机会

  各种构想什么时候、怎样实现,假如实现了,会在什么程度上促进亚洲经济的结构变化,还是个未知数。日、美、中三国如果各自解决了以下课题,亚洲的经济一体化就能够对世界经济整体的活跃做出更大的贡献。

  日本要想参加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首的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就必须克服敏感领域的问题,从战略上开放国家。鸠山政权提出了与亚洲成为一体实现增长的方针。2010年日本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这是具体展示日本的增长战略,进而展示亚太经合组织的增长战略的绝好机会。

  中国预计今后中间阶层的需求将会扩大,通过推进需求产品品种的自由化,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水平,就可以在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对象是以关税为中心,但是今后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将增大。消除各国怀疑中国要把自己的国内标准运用于振兴国内产业这一疑虑,将成为中国对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并且,不是实施暂时的经济刺激方案,而是通过完善永久性的社会安全保障网,推动稳定的中间阶层的消费需求,就能够取得消除世界性供求不平衡的主导权。

  奥巴马总统2009年11月在东京进行了《亚洲政策演讲》(注18),他提出,美国应改变消费过剩的结构,着眼于出口,作为前提,加强对经济增长中心的亚太地区的参与。其中的方案之一就是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美国通过主导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对这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挥领导作用。不过,作为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方针所提出的追求包括劳动和环境在内的高水平这一想法,在经济发展程度各异的亚洲,可能很难被接受。美国在引导亚洲各国建立经济效率较高的制度时,需要按照亚洲的现实情况,根据需要发挥灵活性。

  今年1月12日,又出现了一个值得欢迎的进展。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在夏威夷进行演讲(注19)时,详细阐述了美国关于地区合作框架(regional architecture)的政策。这个讲演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表明美国正在参与亚洲事务,今后也将继续参与。克林顿国务卿督促说,亚太各国应决定哪个地区机构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最有利,具有核心(defining)意义。这个问题早晚会决定,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亚洲这样国情各异的地区建立组织,需要灵活性,同时也需要忍耐。

  东亚的经济一体化,现在至少作为过渡阶段,在没有美国参加的情况下不断进展。目前,日本和中国也没有参加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了缩小自己国家不参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差距,缓和扭曲贸易效果,需要全世界实现贸易自由化。在这一点上,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的谈判目前停滞不前,尽快引导谈判达成协议是最有效的对策,这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脚注
  1.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09)
  2. 地区内经济一体化有两种:一种是受市场力量的带动(由于地区内贸易的比例增高),是被称为事实上的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化的过程;另一种是在制度上的经济一体化或地区主义,也就是通过自由贸易协定等政府间的机构来追求经济一体化。
  3. Chairman's Press Statement on ASEAN 3rd Informal Summit (November 28, 1999)
  4. 东盟秘书处新闻稿“ASEAN-6 Achieves Zero Tariffs”(December 31,2009)
  5. Agreement on Trade in Goods of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vember 29, 2004)
  6. 东盟“老六国”加上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
  7. Press Statement by the Chairman of the 7th ASEAN Summit and the Three ASEAN + 1 Summits (November 6, 2001)
  8.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ASEAN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vember 5, 2002)
  9. 参见脚注4
  10. ASEAN-China Expert Group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ging Closer ASEAN-China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1), p.152
  11. Suthiphand Chrawat and Sothitorn Mallikamas, “The Potential Outcomes of China-ASEAN FTA”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dited by Ho Khai Leong and Samuel C. Y. Ku (2005), pp.80-107
  12. Article 3(1)(e) of the Protocol to Amend The Agreement on Trade in Goods of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SEAN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3. 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
  14. Par.19 of the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4th East Asia Summit (October 25, 2009); par.13 of the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12th ASEAN Plus Three Summit (October 24, 2009); and the Statement of the 17th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Sustaining Growth, Connecting the Region” (November 15, 2009)
  15.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nnouncement by the United Stated Trade Representative (December 14, 2009)
  16. 日本首相鸠山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演讲(2009年9月24日)(日文)
  17. Address by the Prime Minister Kevin Rudd to the Asia Society AustralAsia Centre, “It's time to build an Asia Pacific Community” (June 4, 2008)
  18. “Remarks by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t Suntory Hall” (November 14, 2009)
  19. Hillary Rodham Clinton, Secretary of State, "Remarks on Regional Architecture in Asia: Principles and Priorities," Imin Center-Jefferson Hall, Honolulu, Hawaii (January 12, 2010)
    *上述参考资料链接,除特别注明外,均为英文。

2010年3月4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