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电子信息 No.104(2012年2月)

新兴亚洲国家的崛起和世界新秩序

  在经历了2007-2009的大衰退后,亚洲国家的强势发展分外引人关注。展望未来,发展中的亚洲是否会超越传统发达国家?传统强国能否走出困境?世界经济新秩序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日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ale W. Jorgenson先生寄稿RIETI网站,就上述问题在准确把握当今经济局势的基础上,大胆预测了未来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本月话题]将介绍Dale W. Jorgenson教授的寄稿。

  这篇文章主要参考了Dale W. Jorgenson 和姜明武发表于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September-October 2011 的文章《新兴亚洲国家的崛起和世界新秩序》。
http://www.economics.harvard.edu/faculty/jorgenson/files/JPO5926.pdf(英文)

  2007-2009年的大衰退过后,世界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在此过程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复苏进程非常缓慢且极不稳定。国际经济失衡和财政整顿等政治经济局势日益紧迫。成功实现经济复苏需要成功转变萧条时期所施行的各项举措。那么,复苏之路会不会再遇波折,再次受到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呢?

  显而易见,当下欧洲持续恶化的主权债务危机是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威胁。在应对西班牙、意大利这样的大国财政和金融危机时,国际经济体系明显乏力。同时,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挑战虽然不同,但同样令人生畏。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大幅提高了放贷力度,在这种情况下,该国能否成功顶住通货膨胀的压力?印度可以在不影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实施财政整顿战略吗?

  本文将暂不详述短期内威胁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虽然短期内形势可能相当严峻),而把关注的焦点对准到未来十年国际经济的增长潜力。当下,世界经济基础良好。而且现在是时候意识到逐渐显现的经济发展新趋势了,这种趋势发端于二十多年前,当时中国和印度都进行了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改革。我的观点是世界经济的大规模重组已经拉开了序幕,并将在今后十年内完成。

  笔者将主要关注新兴亚洲国家(Developing Asia),具体来讲,指的是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和南亚的十六个经济体。其中有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最多、增长最迅猛的经济体。新兴亚洲国家也包括新兴的亚洲工业化经济体,即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在2007至2009年的大衰退中,发展中的亚洲脱颖而出,迅猛增长的势头丝毫未减。这反映出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很好的吸取了“经验教训”,同时,高额外汇储备也缓解了经济衰退的冲击。

  今后十年内,世界经济首要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将超越美国。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便是最明显的预示。就购买力平价而言,中国早在五年前就已超越日本。那么之后的动向又是怎样的呢? 答案是在2010年,中国在汇率评估而不是购买力上超过了日本。2011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6年,中国将赶上美国。尽管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经济体,但我的第一个结论是,根据世界银行定义的购买力评价换算,中国将在2018年荣登榜首。

  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个主要的趋势是,新兴亚洲国家将超过七国集团(G7)。快速发展的中国将成为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力,同时,印度也将作出很大的贡献。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的增长速度会继续放慢,但除了香港,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速度仍会大大超出世界经济的增长水平。印尼的发展速度将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最终的长期发展趋势是:印度将超越日本,俄罗斯将超越德国,巴西将会超越英国,这些变化会促成2020年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新的排名将是: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德国和巴西。

  对各国的决策者来说,以上这些发展趋势并没有任何新鲜之处。2009年,二十国集团(G20),包括最大的工业化经济体、主要新兴经济体和转型中的经济体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取代了七国集团(G7),进行国际商议。七国集团(G7)成立于1975年,集中了六个主要发达国家,包括日本和美国,1976年又增加了加拿大。如今,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崛起已不再是新闻了。2001年,高盛投资公司的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创造了新术语“金砖四国”。金砖四国作为一个新兴团体,在二十国峰会举行前定期举行会议,近期南非也加入了这个团体。作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南非并不是较大的新兴经济体。

  在对经济增长进行预测时,重要的是要谨记生产率的定义是产出与投入之比。为什么这点很重要呢? 因为经济增长是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一个是通过雇用更多工人、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复制现有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产出的增加与投入的增加是成比例的,所以这个过程对生产率的增长并没有贡献。第二个过程是通过改进技术进行创新。无疑,这个过程更困难,风险也更大。然而,创新为增加产出提供了保证,可以使产出的增长超过投入的增长,从而提高生产率。就美国而言,投入的增加支配着生产率的提高,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而对于世界经济和下述所有的经济体来说,复制都大大超过了创新,这点我将在下文中进行讨论。

  自2005年后,世界经济的生产率便呈现负增长。这形成了一个悖论:代表着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怎么可能出现负增长呢?我们怎样会忘记已经掌握的技术呢?答案是2005年后,世界经济便陷入了2007-2009年的大规模金融和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中,由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以及生产率决定的潜在产出和实际产出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实际的产出水平也反映出伴随经济危机而出现的总需求不足。2005年后生产率的负增长体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即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体现出了消极的一面,即日益扩大的产出缺口。事实上,2005年之后,七国集团中的所有经济体都呈现出生产率负增长的特点。

  笔者对经济增长的前景一直没有进行过多的分析。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机构更适合对经济增长进行具体预测,因为他们掌握着更多的不同国家的信息。我的工作是尝试着捕捉那些主要国家的人口和技术发展趋势。例如,美国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会稍稍减缓,但总体上仍会保持稳定。在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和劳动力会出现负增长。印度的人口增长将比中国的更为迅速。

  自1995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了强有力的复苏势头。GDP的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2.20%上升到1995-2000年的3.37%,增幅超过了1%,到2000-200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71%。在经历了2007 – 2009年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后,2005-2009年,全球GDP增长率减慢到了3.06%。从数据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加快增长速度的非凡意义:2.20%的GDP增长率可以使世界总产出每32年便翻一番,而如果保持3.71%的增长率,那么翻一番的时间则会缩短到19年以内。    2010 – 2020年,美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将会低于1990 - 2009年水准,这主要是由于依靠教育和工作经验的积累的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速度减缓。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已经开始退休,劳动者的平均工作经验水平也随之下降。不同年龄群体的教育素养使教育体系三十年来一直保持稳定,而且以后的教育水平也很难提高。这些因素将会减少劳动力投入的增长,降低资本深化率(即人均资本投入的增长率)。

  其次,相比人均GDP增长率,美国GDP增长率的下降幅度会更大一点儿,这是由劳动力增长的小幅下降造成的。简而言之,美国几乎不可能继续维持过去二十年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在非常乐观的假设下,美国经济才能延续过去的增长势头,这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额外的资本深化。然而,当今的生产率长期处于低增长水平,正如2005年之后和1995年之前的那段时期一样。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给出了悲观的预测。值得注意的是乐观情况和悲观情况间的反差正反映了这些预测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1990 - 2009年,日本的人均GDP增幅为每年1.78%,但由于劳动力升级速度的小幅下降和资本深化率的持续下降,这项指标将会下滑到1.40%。随着日本劳动力增长率的持续下降,2010 - 2020年GDP的增幅也会从1990 - 2009年的0.84%减少到0.43%。当然,这些预测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1995年之前和2005年之后那种生产率涨幅的持续低迷会使日本GDP的增长速度变为零,而1995 - 2005年间那种高速增长的生产率则可能推动日本经济,完成每年百分之一的GDP增长。

  相对于过去二十年的稳定增长,世界经济将会出现小于0.25个百分点的下滑。这主要源于全球劳动力增长速度的减缓及其导致的资本深化降低。在过去20年内发展相对缓慢的七国集团将会进一步下滑。而亚洲飞速的发展势头也会减缓,这两个地区发展速度的差异会超过4个百分点。

  最后,我们来看看新兴经济体和过渡经济体的情况,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前景仍然很乐观,但二者又相当不同。相比过去二十年来的迅猛速度,中国经济的增速将会减缓,但仍会保持每年大约7.5%的增幅。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上升到6.5%,但这不足以应对大力度的财政整顿。俄罗斯的发展速度将足以在二十年内将俄国的经济规模增加一倍,2019年,俄罗斯将超越德国。巴西的发展速度将与世界经济的增速持平,并将在2012年超过英国。      我强调过,关于美国和日本的预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预测中,类似的不确定性同样存在。例如,在过去的三十年内,中国经济持续的两位数增长已经造成了内部和外部的大量失衡。GDP中,投资的比例已经上升到历史新高,而个人消费占GDP的比例则在持续下降。在外部失衡方面,中国通过不断累积外汇来维持人民币的低估很成问题。所有这些趋势都是难以持续的。

  亚洲经济从持续到上世纪中叶的欠发达状态中逐步崛起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经济成就。它以经济全球化及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几十年的持续累积作为基础,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的增长范式促使公有和私有部门更为熟练地进行经营管理。采用这种新范式的主要国家——日本,其后的亚洲四小龙,当下的中国和印度,都有着良好的表现,正是他们改变了亚洲甚至世界的经济发展进程。

  相对来说,美国、日本以及七国集团(G7)中的其他成员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性已经被永久性地削弱,并将继续降低。这可能会加强左翼和右翼的民粹主义的力量,使注意力从应对财政金融危机的政策问题上转移开来。意识形态的斗争有可能会压倒那些未完成的关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议程。

  在人均GDP方面,美国、日本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仍将大大领先于中国和印度。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欧洲和北美之外的其他地区也可以出现先进的经济体。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亚洲国家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日本、美国和欧洲加快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进程所需的时间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这一过程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我们还需要重新思考商业运作模式、经济体系以及政治制度的问题。

2012年3月7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