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电子信息 No.5(2002年12月)

关于日本社会保障网问题的一些看法

  日本成为全球少子老龄化的先驱国家是探讨社会保障网问题的一个重要背景。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居世界第一,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现扭曲,加速了少子老龄化问题的进程。

  少子老龄化问题不是单纯的社会现象,而是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体系整体的问题。继日本之后,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也将面临少子老龄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正先于其他国家构筑少子老龄化社会,在进行一项"伟大的试验",不论结果如何,日本都将成为少子老龄化国家的一个模式。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少子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人口减少,同时,老龄人口的消费呈减少趋势,儿童数量减少也造成需要减少。从供给方面来讲,劳动人口的减少造成劳动供给缩小。供求双方的缩小将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少子老龄化会增加社会保障成本,给企业带来福利负担,甚至会给日本产业竞争力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促使社会保障系统走向效率化,是维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过去日本的社会体系是以经济高速增长为前提的,福利事业多依靠企业、家庭。例如,在家庭中,"媳妇"要负起教育子女、照顾老人的责任,企业要负担职员住宅、养老金、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各种费用。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难以肩负如此的重担。因此,有人提出以前由企业负担的部分,今后都应该由国家全面负担。也就是说通过投入税金,实行"大政府"公平的福利政策。

  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随着被保人数的增加(集团规模扩大),会使被保者对自己所加入保险的连带感、归属意识淡化,成为自由骑士,而产生道德衰退现象,所以,不应该将体系扩大,也不需要官方参与,应该让企业维持目前的保险制度,但要提高效率,并以维持企业当前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基础进行改革。例如,健康保险组合目前受到各种各样规章制度的限制,实质上已经成为国家的代理机构,可以通过制度改革,不断强化机构自主性,比如一家企业可以选择几家不同的保险组合,使保险组合之间互相竞争,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

  女性就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日本女性的就业形态还没有摆脱M型曲线,所谓M型曲线,就是指二、三十岁女性的就业率呈上升趋势,之后,结婚、生育使女性就业率大幅度下滑,女性在家带孩子,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女性劳动者重新返回劳动市场,工作一段时间后退休。另外,在日本完成教育子女任务的女性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她们的劳动形式多为小时工、临时工,虽说M型曲线有所缓和,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女性社会参与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美国等先进国家已经消除了M型曲线,日本的情形在世界上也是属于特殊的。

  一般来说,女性生育以后难以找到适当职业的话,就会使专职家庭妇女的比率升高,出生率降低,德国、意大利,日本就属于这种情况。不能有效利用高品质的女性劳动资源,必定给产业竞争力带来不良影响。随着离婚率和失业率的不断上升,女性尤其是专职家庭妇女的"人生风险"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专职家庭妇女由于离婚或者配偶死亡非但无法支付子女的学费,很有可能连自己都要流落街头,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得不到足够的补助。另一方面,由于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的女性"人生风险"急速加大,所以,当今女性不愿生育也不足为奇。参与劳动市场的女性减少,消费也就难以增长,女性的就业问题是少子化问题最大的原因,同时也给产业竞争力、宏观经济带来深刻的影响。

  有人提议企业应该完善工作、育儿两不误的制度,政府应该在充实婴幼儿保育服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女性福利完善的企业和女性创业。针对这种意见,有人指出由于企业充实休产假制度将负担过重的成本,从而造成"雇佣女性成本太高,所以不能录用"的结果,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本来目的,不应该将更多的福利负担压到企业头上,看来即使在提高女性就业率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在如何保持平衡上还有待探讨。

2002年12月1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