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职业分工的原因与结果——促进女性发挥作用的一个重大障碍

作者 山口一男(客座研究员)
发表日期/编号 2016年1月 16-J-001
研究课题  
下载/链接

概要

  本研究主要使用2005年的社会阶层与移动调查(SSM2005),弄清了下述有关日本男女职业分工的实际情况。在此把专业工作分为2个类型,最高地位的专业人员(医生、牙科医生、大学教授)除外的对人服务专业(教育·养育、医疗·护理、社会福利)称为第2类型,其他专业称为第1类型,通过和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第2类专业工作及事务工作的女性多于男性这一点在日美两国是相同的,但男性占比重高的第1类专业工作,日美的男女差距非常大。管理职位的男女比重的差距也很大。

  另外,通过调整日本的人力资本及工作时间,从不同职业来看男女的收入差距,第1类专业工作内的差距最小,随后是经营·管理职位,女性所占比重较多的第2类型,包括专业工作及事务工作在内的其他职位之间的差距非常大。第2类专业工作的女性平均收入低于男性蓝领职位的收入,这种现象很异常。因此可以说,女性由于职业分工的方式受到了双重障碍。也就是说,一方面是在男女工资差距较小的工作(第1类专业工作和经营·管理职位)内,女性所占比重极小。另一方面是女性所占比重多的工作(第2类专业工作和事务工作)内,男女工资的差距极大。

  接下来,本研究分析了人力资本(学历、工龄、年龄)的男女差别以及大学本科时的专业和高中时文理分班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解释男女职业分工。从结果来看可以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人力资本的男女平等化反而扩大了男女的职业分工。女性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增加女性占比重多的第2类专业工作的程度和进一步减少女性员工原本就少的操作工作的程度,大于原本女性所占比重就少的第1类专业工作和管理职位的增加程度。

  另外,在男女专业差异方面,理工科毕业的女大学毕业生所占比重极少,这一情况可以解释第1类专业工作男女差距的最大推算值的大约50%和男女职业分工度的10—20%,但其他男女专业差异对职业分工基本上没有解释力。

  这个结果显示出,促进增加所谓“理科女生”,不仅可以期待通过发挥理工科领域女性人才的作用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出贡献,还有助于消除男女不平等。但是,男女职业分工的主要原因不在男女教育课程的专业差异,而在于劳动市场。

  本稿还进一步对男女职业分工的原因及其给予男女工资差距的理论进行了评价,并对是否与实证结果一致进行了探讨。其结果显示出,对女性的统计上的歧视理论、企业出于男女适合不同工作的认识来聘用人员和分配工作的偏见理论都完全适用,这个解释也和日本的实际情况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