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者对本书的介绍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

  • 关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 [编]

来自编者的介绍(节选自本书“前言”)

围绕人民币问题,中日美专家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发表见解

  美元对以日元为首的主要亚洲货币呈现出急剧下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实质上的钉住美元制的人民币也相对便宜。正如中国对外不均衡扩大和外汇储备剧增所显示的那样,人民币正受到强大的升值压力。包括外汇制度变化的可能性在内,人民币今后的走向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中国政府对调整汇率一直持谨慎态度,但是日本和美国以中国出口通货紧缩为由要求人民币升值。

  书中收集了作为当事人的中国以及日本和美国的专家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提案。本书的第一部是根据2003年9月16日在北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产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有关人民币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撰写而成的。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就中国、美国、日本对人民币的看法进行了论述。在第一部中,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中国的官方意见是否定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国际金融方面的专家意见却与之泾渭分明,主张尽早脱离钉住美元制,向较为有弹性的外汇制度过渡。尤其是一直提倡人民币升值的该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今年九月被任命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市场预测此事为人民币升值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重点放在美国的观点上。曾任布什总统首席经济顾问的林赛(Lawrence B. Lindsey)、布鲁金斯研究所(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巴里·博斯沃思(Barry Bosworth)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的罗纳德·麦金农教授(Ronald I. McKinnon)等经济学家积极参与政策讨论,他们针对美国政府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提出了不同的论点。第三部重点放在日本方面的观点上,发表了一桥大学教授、内阁官房参与(原财务官)黑田东彦和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执笔时)的论文。两者的论据虽有不同,但在人民币缓慢升值会对中国有益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关于人民币的争论,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现在的汇率是否较低,低多少?(2)升值有什么利弊,该不该推行?(3)如果调整外汇,随着汇率的变动外汇制度本身该不该改变,该如何改变?对此,不仅各国的政策当局之间,在学者当中意见也不一致,可谓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比起各国政府及相关利益团体的立场,学者之间这种意见的不同,更能反映国内外针对中国的认识与经济学的诠释之间的差异。

  其中,令人颇感意外的是第二部中发表的美国学者的见解和中国当局的意见最为接近。特别是基于标榜市场万能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的林赛(Lawrence B. Lindsey)的论点,在人民币向变动汇率制过渡的前提条件还不成熟这一点上与中国当局颇为一致。此外,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等分析的关于日元比价高与通货紧缩愈演愈烈之间的关系(所谓日元高涨症候群)更为对人民币升值持消极态度的中国当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第一部中中国研究者和日本研究者的见解上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诸如人民币升值和改变外汇制度的必要性,一边继续维持关于资本移动的规定一边向BBC方式的管理变动制过渡等。这种办法是建立在外汇调整能作为改变对外不平衡的手段而且有关资本移动的规定也是有效的这一前提之上的。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升高,围绕人民币的争论今后也将继续下去。虽然尚未达成共识,希望本书能起到整理相关论点的作用。

关志雄

日本语原文

作者介绍

关志雄的照片

关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1957年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1986年完成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香港汇丰银行、野村综合研究所,2001年4月起任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4年6月起任现职。主要著作有《日元圈的经济学》(1996年度亚洲太平洋奖)、《从日元与人民币看亚洲货币危机》、《最新中国经济入门》(编著)等。2001年7月开始主持“中国经济新论”专栏。历任经济审议会、外国外汇审议会等政府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