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育问题

日期 2011年1月31日
演讲者 橘木俊诏(RIETI顾问,同志社大学经济系教授)
下载/链接

摘要

橘木俊诏的照片   我在产业结构审议会基本政策部会研究教育问题时,曾经发表过报告,提出日本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就必须充实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此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但是据说这些内容在经济产业省的评价不太好,对此笔者感到十分震惊。但是,其后我听说由于这些评价,文部科学省的干部对经济产业省插嘴教育政策提出了抗议,这倒使我认为提出抗议也好,否认我的主张也罢,都表明他们对我的意见感兴趣。

  我的信念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像日本这样资源贫乏的国家,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是政策上的头等大事,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对于日本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因此,今天我想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述我的观点,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也愿意接受大家的反对意见。

  大约半年前我出版了《日本的教育差距》(岩波书店)一书,该书对日本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归纳。下面,我就根据该书的内容分八个课题谈谈我的看法。

家庭环境对子女所受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差距(父母的收入和职业)极大地影响着子女受教育的情况。研究父母的地位与孩子地位之间相互关系属于被称为社会转移(social movility)的领域,相关研究是由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来进行的,而不是经济学家。简单地说,这类研究观察的是农民的孩子是否也是农民,医生的孩子是否也是医生这种父母的职业与孩子的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但是这其中关系到教育,这一点十分重要。

  以医生为例,众所周知,现今所有大学医学系的录取分数线都非常高,进医学系之难超出正常,某国立大学医学系的入学最低分甚至高于其他系的最高分。因此,如果医生希望子女也成为医生,家长和孩子就必须为考进医学系而共同努力奋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确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上什么样的中学和高中。由此可见,在什么家庭出生成长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再举一个例子,过去出身农村的孩子虽然继承家业的情况较多,然而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也有非常优秀的人,也可以选择报考例如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央政府机关工作的人生道路。之所以能够这样当然离不开本人的优秀,但是学费便宜也是一个重要的理由。过去公立高中的学费非常便宜,国立大学的学费在我还是学生的时代是每月1000日元,一年12000日元。那个时代由于学费便宜,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愿望接受教育,与父母的收入和职业等没有关系。

  但是,现在国立大学的学费每年为54~55万日元。学费的上升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的十几倍。因此,可以想象,贫困家庭的孩子即使本人有能力和愿望,也无法进入国立大学学习。过去,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之间,学费的差距为6~7倍,现在已经缩小为2倍左右。过去即使贫寒,只要努力学习,上不了私立大学也能够上国立大学。然而,现在甚至无法升入国立大学。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变成了父母的职业和收入水平严重影响子女教育水平的时代。我还有一个直感,我们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的孩子上国立学校,富裕一些的家庭的子女上私立学校。从家长的收入来看,过去上庆应义塾大学的学生比上东京大学的学生高。但是大家是否知道,现在出现逆转。据统计,进入东京大学的学生家长的收入高于升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家长。同样的情况在京都也出现了。过去上同志社大学的学生家长的收入高于上京都大学的学生家长,现在出现了逆转。可见,家长收入不高,子女就无法升入东京大学或京都大学。

  为什么父母的收入不高就无法升入这些大学呢?这可以从能够考上这些大学的学生毕业于哪些高中间接地得到证明。过去,考上东京大学人数最多的是公立高中东京都立日比谷高中的毕业生。番町小学、麹町初中、日比谷高中、东京大学一条线似乎是所谓精英路线。虽然有不少富家子弟,但是并不一定全部来自富裕家庭。

  然而,20~30年前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由于学区制的改变,出现了开成、麻布、滩、东京教育大学(现筑波大学)附中等所谓国立和私立的初高中一贯制学校,致使公立高中很少向这些大学输送学生。这是因为要想考入这类初高中一贯制学校,就必须上补习班,必须请家庭教师,也就是说需要花钱。我听说现在的孩子每个月花费10万日元左右上补习班。如果父母收入不多就无法让孩子接受这些学校外教育。因此,现在的孩子能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或者能够升入什么样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收入的左右。

  东京大学教育系进行的调查,用数字具体地证明了上述事实。从以家庭收入划分大学升学率的差异可以观察到,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的家庭,子女的大学升学率为28.2%,而收入在12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子女的升学率为62.8%。由此证明,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相比,大学升学率的差距在两倍以上。进而从具体的大学来看,进入顶级大学或医学系学习的学生家长收入非常高,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无法进入这些学校学习。

  当然,是否选择上大学或者上哪所大学,并不完全取决于家庭收入。本人的能力和愿望也非常重要,在初中和高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很重要,家庭收入并不是决定孩子能够接受什么教育的变量,但是,现今的时代,如果家长没有相当的收入,也许就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

  因此,我想做出的第一个结论是,如今的时代,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渐渐变得不平等。

学习成绩下降是不是"宽松教育"的错

  关于学习成绩下降问题,经济系的学生不会分数计算,这种事情在近10年来常常听说。OECD的PISA调查对世界各国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比较,直到几年前,日本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近几年,日本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虽然还能保持在前十名,但已经不再名列前茅,日本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下降严重。

  提出必须进行宽松教育的是文部科学省,对此是否得到了国民的赞同呢?填鸭式教育不可行这种风潮变得强烈,基础教育过得去就行,要全力以赴进行人格教育。引进宽松教育是不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这要由教育学的专家来研究,但不管怎么样,在这种气氛中,孩子们不再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几年前开始出现了要恢复填鸭式教育的动向。于是,大家也都知道,文部省也急急忙忙改革宽松教育,恢复填鸭式教育。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必须弄清日本儿童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切实进行教育活动。我个人认为一定程度的填鸭式教育是必要的。

小学区制还是大学区制

  关于学区制,过去实行的小学区制是几乎所有的府县的教育方针,在出生的地区或者居住地区就近上小学、初中和高中。采用小学区制是由于不允许学校之间存在差距。当时,由于日本教职员工会势力非常强大,虽然知道孩子之间存在学习成绩的差距,但是不允许存在明显的学校差距,从这一观点出发,他们认为学习好的孩子和学习不好的孩子都在同一学校上学的小学区制较好。这是30多年前日本教育界的思考方式。

  具有代表性的是京都府。京都府通过教育改革,彻底实行了小学区制。即从小学到高中的孩子要在自己居住地区就学。结果,达到了消除学校间差距的目的,每个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成为固定的制度。

  但是,结果从京都的高中毕业生考上京都大学的人数骤减。过去,府立一中和府立二中升学到三高,然后进入京都大学是京都的精英途径。由此培养出了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但是,京都府彻底实行了小学区制以后,从京都考入京都大学的学生少了,而从大阪府的高中考到京都大学的学生增加了。大阪府的公立高中不实行小学区制,由10来个学校形成一个高中群,因此,天王寺高中、北野高中、大手前高中等著名的私立高中有大量学生考上京都大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区制有利有弊。虽然从教育平等的观点来看小学区制是妥当的,但是不能不说存在着抹杀优秀人才的短处。东京都的学校群制度也一样,实施以后,过去每年向东京大学输送一百几十名学生的日比谷高中、西高中、户山高中等名校的成绩有所下降,这一事实也与小学区制问题有很大关系。

  学区制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更好、应如何限制、平等教育是好是坏等方面直接为政府的教育政策提供了思考要点。

  私立和国立中学的初高中一贯制兴起后,东京都创设了公立的初高中一贯制学校,又废除了初中的学区制,实施学生可以选择离家较远的学校就读的制度。我认为小学还是应该维持小学区制。年龄较小的孩子乘电车到较远的学校上学有危险。小学在居住地附近与周围的孩子一起长大,从初中或者高中再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意愿选择学校,这种学区制比较合理。大学不存在学区制,所以我认为,随着升学逐渐废除学区制的办法是可行的。

学校外教育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校外教育呢?在日本,补习学校、家庭教师等学校外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家长的收入多少成为孩子是否能接受学校外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考虑到这一点,我认为最棘手的问题正是在这里。

  理想的状况当然是不必去补习学校,只接受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同样也能进入志愿的大学,但是通过接受学校外教育能让非常优秀的孩子更充分发展,考虑到学校外教育的这一好处,绝不能对学校外教育采取禁止的政策。而且,即使确定了禁止学校外教育的方针政策,也很难只靠在普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便可进入理想大学。如果仅仅按照学校学习的范围来确定入学考试的科目,估计所有人都能获得100分,这样名校与普通校就不存在区别。因此可以说,在这一层面上,学校外教育还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并不是提高拔尖学生的实力,而是普遍提高学生们的平均知识水平。大胆地说,或许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说,提高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更重要的任务。这样一来,如果学习非常好的孩子只在公立的小学和初中学习,也许会积压不满,无法充分提高他们的能力。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或许最好能有一条接受学校外教育从而进入好高中好大学的途径。

  针对这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同一所小学和初中里分出学习能力差距。在同一所学校中,按照学习成绩的高低顺序来分班,对于由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组成的班可以投入资金与师资力量,以提高他们的成绩。而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组成的班级,通过相互之间相互切磋琢磨,他们自然也会努力学习。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异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异呢?这个问题在第一个课题中已经谈了很多。即使在大学里,国立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之间也存在差异,而在高中以下的学校中也存在着国立公立与私立之间的差异。这一问题也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关,当然也有可能是出于在公立学校内不允许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过大的思路。私立学校由于多少有一些自由,因此可以根据建校的精神来实施自己的教育方式,而公立学校由于运营费用来自于国民纳税,因此处于文部科学省的监督之下,当然不能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由于存在着这种限制,因此在思考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时刻不忘公立与私立之间的区别。

高中、大学的实用学科的定位

  与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相关的是高中和大学的实用学科问题。教育的最大作用和目的之一是培养踏实善良的市民,培育具有优良品德的人,另一个就是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大家离开学校就要工作。在学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其作为职业人才的资质,在这个意义上,培养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也可以说是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理解了教育所要承担的两大重要作用和目的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一看现今日本的学校教育。30~40年前的高中设有商业科、工业科、农业科、水产科等职业学科,学生中有四成左右在这类职业学科学习,在普通学科学习的学生占六成。也就是说,培养优秀的职业人员在高中教育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然而,职业学科的比重逐渐降低。这与从30年前开始到现在,大学升学率急速提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家长和子女都渐渐以上大学为目标。因此,在普通学科就读的学生增加,现在高中里职业学科的学生比例不到两成,普通学科的学生比例在八成以上。由于普通学科学生的比例占绝大多数,使高中更重视语文、理科、社会、英语、数学的教学,而电气、簿记、农业等作为职业人员有实际用途的教育几乎没有进行,这可以说就是日本高中教育的现状。

  实际上,现在满18岁人口的50%升入大学学习。为报考大学大家都进普通高中学习,但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80%的孩子进普通高中学习,50%升入大学,剩下的30%就需要就业。在对这30%的毕业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生活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成为自由打工者、无业游民、非正式就业人员等所谓收入差距社会另一极端的比率较高。普通高中的学生在高中只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社会、理科等知识,而没有学到职业技能。更为不幸的是,普通高中基本上是以学生考入大学为目标,因此,老师也只把精力放在准备参加大学考试的学生身上,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放任自流。即便去找工作,也由于没有工作技能而碰壁,不得不成为自由打工者或者无业游民。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高中应该多多充实职业学科的教育。

  大学实际上也一样。在大学的理工科学到的东西在今后的职业生活中得到发挥的比率较高,然而,在文学系、艺术系等与就业不一定有直接关系的人文科学类的学科学习的学生人数却占压倒多数。我一直认为,必须更为重视高中和大学的务实性。

理工科毕业生在日本社会受到冷遇

  在日本的企业和政府机关文科专业比较有利,理工科毕业生容易受到冷遇。政府机关中技术官员受到冷遇,事务官员受到优待,这一点在民间企业也是一样的。调查新日铁公司历代总经理的学历可以发现,理工科专业的总经理在战后历代几十个总经理中只有一两个,其他都是文科专业的。新日铁是一家技术性企业,尽管招工人数中理工科毕业生占绝对多数,但是成为企业一把手的却是文科专业的人。

  如果不更加优待理工科人才,理工科人才势必会造反。几年前,东京大学工学系电气工程专业曾经出现过报名人数少于招生名额的情况。尽管日本是必须依靠技术生存的国家,但如果继续轻视理工学科,会陷入理工学科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窘境。

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支出额过低

  由于在日本存在着"教育是私有财产,受教育者应负担教育费用"这一理念,所以教育经费一直由家庭负担,而国家并没有支出教育费用。结果,出现教育差距问题,父母收入高的家庭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父母收入低的家庭子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我认为,为消除这种扭曲,国家必须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

  有统计资料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日本在OECD各国中,政府部门支出的教育经费(与GDP比)为最低水准。我个人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更多地支出教育经费。

提问与回答:

问:

  在理工科与文科的话题中,您列举了实际的企业和政府机关,这是否有样本选择的问题呢?最近,RIETI的教职研究员西村和雄着手研究相同的课题,近期也将召开工作论文研究会,该研究的结论是理工科类的毕业生收入更高。因此,我认为从哪个方面来看,具体有多大程度的普遍性还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

  此外,您谈到了医学系的情况,理工科考分高的优秀人才都集中到了医学系,医学系也属于理工科,所以,如果把医学系也考虑进去的话,结论会有所不同。

橘木:

  我主要讲的是在政府机关和企业的人事晋升问题。在调查总经理、董事或者政府部门次官、局长等职位的人选时,发现文科类毕业生较多,而理工科类毕业生在人事晋升方面受到冷遇。

问:

  认为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的实证研究很多,也有分析认为,只要教师素质略有改善,就会对GDP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您认为,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呢?

橘木:

  我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实施小班教育。这虽然与教师素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将每个班的人数从40~50人改为到30人左右,减少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或者每个班配置两名班主任。这样的话,每一名教师照顾的学生数就会相对减少。这是第一点。

  为提高教师素质,据说在芬兰等国家改革了制度,只有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的人才能够成为教员。在大学阶段进行全面贯彻教师培训的教育,不达到研究生的水准就无法成为教师,这也是一个方法。再有,改善教师的待遇也十分重要。

问:

  您刚才讲到日本的教育费用支出在OECD各国中处于最低水平,两年前在RIETI举办的政策研讨会"展望未来经济社会,探讨大学办学方向"的嘉宾讨论中,财务省的参会人员指出,日本的教育经费支出额水准却是较低,但是儿童人数占人口的比例也是最低水准,如果将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换算成儿童人均的话,日本的教育费用支出并不那么低。我想请教您对此的看法。

橘木:

  文部科学省与财务省在文教预算的交涉中,财务省总会提出您所提到的意见,这一点我也很清楚。然而,对各国教育费用中政府部门支出的比例与家庭负担的比例进行比较的数字显示,在日本每名学生的教育费用支出比例中,家庭负担极高。而外国则由政府部门负担。从这种观点来看,可以说日本是将教育费用的负担强加给了家庭。

  举一个最近的例子,现在英国、德国也不得不开始收取学费,而迄今欧洲的大学都是免费的。美国的学费极高,私立学校大约为200万日元,然而奖学金制度比日本要充实得多。日本不仅将负担强加于家庭,奖学金的支出也较少。从由谁负担教育费用的观点来看,我想说,日本过于将负担强加给家庭。

问:

  国立大学的学费现在每年要支付50~60万日元,那么为什么在战后二十几年中,能控制在12000日元左右呢?

橘木:

  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数量减少。18岁人口中大学生所占比例当时为二成左右。只有二成左右的学生上大学的时代,国家也能够出得起这部分费用。但是现在的状况是18岁人口中超过一半升入大学学习,政府支付全体大学生的费用,日本的财政就会破产。因此,必须依靠奖学金制度等其他办法来支撑大学生的教育费用负担。

问:

  问:现在优衣库、乐天等公司准备把英语作为企业内办公用语。在人文科学方面外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您认为外语教育应摆在什么位置?

  开始外语教育的年龄越早越有利,这是众所周知的。您认为大学阶段无论怎样进行外语教育都没用,还是认为大学的外语教育十分重要。想听听您从教育投资的观点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橘木:

  考虑到英语系毕业的学生有许多人还不能用英语对话这一现状,我认为英语系不能只读解萨默赛特•毛姆、查尔斯•狄更斯,认真教授会话对于外语学科是十分重要的。

问:

  能力强的人却无法进大学学习,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或周围环境的原因受到压抑是一个意识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想学习的话,通过网络也可以听一流大学的讲课。如果想征求别人的意见,例如通过互联网服务也可以听取有识之士的意见。如果真正想学习的话,机会多得是。有学习的愿望,有学习的能力,却由于没有环境或政府援助而使学习的愿望受阻,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另一方面,我认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就可以超越日本的普通教育的框架学习各种技能。通过与这种可能性找到平衡,这个问题今后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难道不能更乐观地看问题吗?

橘木:

  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不进入大学学习,只靠互联网获取知识,能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吗?极少的一部分天才也许做得到,但是我认为普通人难以做到。

问:

  迄今的日本教育制度,是按在学习国语、数学、理科、社会四科的学生中养成了学习习惯的人和有学习热情的人来划分优劣的,然而学校的优秀学生走上社会并不一定能够灵活发挥。

  进入东京大学就读的学生家长确实收入较高,考试成绩优秀,但是东京大学的毕业生不一定收入高,也不一定就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有意见认为,所谓名校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即使社会地位转变已经固化,但是从相反的观点来看,名校的地位相对降低,其他普通大学也可以得到提升社会地位的机会,社会性流动被固定的弊端反而会得到缓和。您如何看这种情况呢?

橘木:

  从现状来看,当遇到东京大学出身的人时,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这个人认真学习,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在这种意义上来讲,虽然人的能力没有统一标准,然而人们都会认为东京大学毕业的人肯定具有出类拔萃的资质。正因如此,东京大学的毕业生才能够活跃在社会上,受到世人的尊重,因此,人们都努力考取东京大学。

  有人认为美国是机会平等的非学历主义的社会,其实,比起日本,美国的学历主义更为严重。毕业于哪所商学院、毕业于哪所法学院,决定了最初的工资就不同。我个人认为,像日本这样无论毕业于哪所大学最初工资都相同,之后根据个人的努力而出现差距,这种方式更为合理。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