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的光与影:必须加强增长战略

日期 2015年9月30日
演讲者 深尾光洋(RIETI研究项目主任、教职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商学系教授)
主持人 井上诚一郎(RIETI顾问研究员,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调查课课长)
下载/链接
导言

  安倍政权的经济政策是一边实施民主党时期铺好路的消费税增税,一边通过引进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通胀目标、实现日元贬值,来达到财政重建和经济复苏两全的目的。通过这些政策实现了大幅度日元贬值,成功改善了就业环境。但是经济复苏力还很疲软,因而导致了第二次提高消费税延期。而且尽管去年秋季日本央行加强了量化宽松,但仍未能充分摆脱通货紧缩,最近又受到中国经济失调的影响,使日本的增长率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安倍政权的经济政策运营面临着两个问题。第1是由于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实际2%的潜在增长率。第2是巨额膨胀的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面临国债价格暴跌的风险,增加了产生潜在财政负担的可能性。

摘要

对安倍政权经济政策的评价

深尾光洋写真  安倍政权的经济政策方针提出了"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增长战略"三支箭,其背景是巨额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递增。为了重建财政需要增税和削减年度支出,但这样做会导致景气恶化。因此考虑运用货币宽松来支持。日本央行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并通过强有力的量化宽松和质化宽松实现了这个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以内需为中心提升景气,但实际上可以说,主要依靠的是日元贬值效果。

  之后任命积极主张量化宽松的黑田为央行总裁,以国债为中心采取了大量买进的行动。通过"在2年期间把央行的国债持有量和货币发行量(银行纸币和民间金融机构的帐户存款总额)增加至2倍,把央行所持国债的平均满期也延长至2倍",来实现2年期间通货膨胀达到2%,使用几个2字使货币政策运营简明易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宣传效果。

  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有时被称为"直升机货币政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货币政策通过等价交换付诸实施,央行把银行纸币(或与其等价的央行存款)与国债或REIT等进行等价交换。日本央行通过买断大量国债来进一步压低长期利率,实施了超过美国的量化宽松,成功地引导了日元贬值。

  日本央行买进长期国债的金额,在2012年底至2014年底的2年期间,达到了大约100万亿日元(日本央行"关于量化质化宽松的实施"2013年4月4日)。这个买进金额超过了日本政府在同一2年期间预计发生的财政赤字,也就是尽管持续发生财政赤字,仍然收购民间持有的国债,因此国债流通利率也降至非常低位。由于日本央行的购买行动,民间金融机构持有的央行账户存款迄今迅速增加至远超200万亿日元的水平。

  也就是说,通过量化宽松增加的并不是纸币,而是日本央行的账户存款,是民间金融机构存在央行的支票可以兑现的存款。日本央行账户存款在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制要求的7万亿日元以内没有利息,超出部分附带0.1%的利息,可随时提取,所以是最安全的资金运营手段。

  看看把日元和日本贸易伙伴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加上物价动向因素,再进行加权平均的指数,最近日本国际竞争力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水准。现在,日本的物价在发达国家中也属于较低水平,这只要吃一顿午餐就可以明白。在东京花700–800日元就可以享受美味午餐,而在欧洲花2000日元也很难吃到。由此可见,日本由于日元贬值和物价低廉拥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按照目前这样的状况来看,日本产业的竞争力非常强,有利于出口。非制造业也同样,特别是旅游业,正如"爆买"现象所显示的,外国游客来到日本购物、游玩和住宿都很便宜。

  日本企业并购外国企业热扩大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日元贬值也做出了贡献。在日本央行实施大幅度货币宽松政策前后,由于进口能源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收支盈余减少,又发生了对外直接投资热,从而引起了汇率市场的日元贬值。因此对于安倍经济学来说,国际收支也在相当程度上非常适时地帮助了货币宽松。而且在日本央行加强量化宽松时,欧美各国的货币宽松正值减弱,也推助了日元贬值。

  由于物价下降,实际GDP逐步上升。实际上在过去20年间,日本的经济增长成绩并不太差,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和美国没有太大差距。然而由于日本的名义GDP基本上没有上升,因此实际上并没有感觉到经济好转,实际生活得到改善是由于物价下降带来的。

  从GDP平减指数的动向来看,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名义GDP增加,暂时推高了平减指数,但进口商品以外的平减指数却正在跌停。虽然进口产品价格下降使消费者物价整体增长率很低,但国内商品价格坚挺,除能源和食品之外的所谓日用品消费者物价还维持着1%左右上涨率的状态。也就是说,从国内经济来看,通货紧缩正在结束,逐步走向若干通货膨胀。

  日经平均股价与泡沫经济时期相比相当低,但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时价总额已上升到与泡沫经济时期相同,股价达到较高水平。上市企业数量增加,现在的日本企业向海外大规模投资获得收益,这些利益也反映在时价总额里。在这个意义上,时价总额当然会增加,虽然达到与泡沫经济时期同等的时价总额,但并没有行情过热的感觉,反而可以说日经平均股价对股价的评估有些过低。

  从支持股价的收益来看,日本企业的经常利润与GDP比大幅高于泡沫经济时期,顺利增长。但是设备投资的水平大大低于内部资金,增长率也很低。总之,日本企业虽然利润增加、也有流动资金,但是不投资,所以财务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在国内不投资,代之以在海外积极投资,这才是日本经济的重大问题。

日本经济的风险因素是长期问题

  日本经济的风险因素可以说是个长期课题。第1,消费税增税延期至1年半后(从2015年10月延期至2017年4月),即使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从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导致财政赤字问题更加严重。

  第2,劳动力人口减少带来人力短缺,今后医疗、护理劳动者短缺将越来越严重。现役世代的护理负担增大,生产率下降的风险也需要重视。

  第3,过渡依赖货币宽松的经济政策。现状是日本央行实际上承接了国债,央行增加持有国债余额的目标为全年80万亿日元(2014年10月31日宣布),日本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保障基金)2015年中的赤字预测金额为31万亿日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4月预测)。

  笔者认为提高消费税率延期有问题。野田政权为提高消费税甚至导致党内分裂、大选败北,不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遗产太可惜。不提高消费税财政就无法维持下去。

  加强增长战略可以说是当务之急。第3支箭的增长战略缺乏力度,最近宣布的新3支箭"GDP达到600万亿日元"很难完成。作为决定日本潜在增长率的因素,可以举出"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和"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15岁以上至不满65岁)在今后20年间每年减少近1%,累计减少17%(未来人口推算、中间值推算、2012年1月),减少这么多劳动人口,不得不承认实现GDP目标非常困难。

  在生产率方面,日本的非制造业非常低,有意见认为只要提高非制造业的生产率,日本的生产率就能接近美国,但是我对这点表示疑问。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中被除外的2个部门是医疗和教育,凡是在美国居住过的人都知道,医疗和教育都非常昂贵。哈佛大学的学费相当于日本私立大学的7倍左右,研究生院更相差近10倍,医疗费也同样昂贵。所以只要稍作调查就可以知道,没有1个日本人希望把日本的医疗制度改为美国式。所以如果把美国的生产率很低的这2个部门也包括进去,那么实际上在生活领域,日美之间没有太大差距。可以说日本的生产率在相当程度上接近美国。

  人均收入接近美国水平的各发达国家的以人均GDP计算的生产率增长率,基本上在1.5%左右。而且美国人口每年增加大约1%,这是因为美国不但出生率高于日本,而且还有很多移民进来。 美国的潜在增长率据说有2–2.5%,其中人口增长率做出了1%的贡献。劳动力人口减少越来越严重的日本的潜在增长率为0.5%左右,即使推进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等,恐怕最多也只能提高到1%左右。

  要想提高潜在增长率,就需要对人口减少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基本方法是提高出生率,但即使现在马上能提高,成长为劳动力也要等到大约20年以后。鉴于此,笔者认为增长战略的支柱应定位于移民政策。

接受移民政策的利与弊

  我的意见是实施重视日语能力的移民政策。通过积极引进日语能力高的移民,可以把给日本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同时提高日本的潜在增长率。具体来说,向达到日语能力考试1级水平的双语外国人发放5年左右的劳动签证,在5年稳定就业、纳税之后,或给予永住权或批准加入日本国籍。

  现在日语能力考试在世界64个国家实施,每年有大约60万人参加考试,其中每年有大约6万人考取日语能力1级。通过制定实施这一政策,每年可能接受大约5万名优秀移民。劳动人口每年减少60万人左右,所以接受这些移民还根本不够。通过移民接配偶来日本、以及提高出生率,估计可望得到2倍效果。

  根据厚生劳动省统计,在护理、医疗领域今后10年期间需要200万名劳动力。在预计总劳动人口减少600万人的情况下,要想保证200万人力,如果没有相当优厚的待遇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不从现在就积极移民,很难保证这么多人力。

  如果能够保证得到会日语的亚洲优秀人才,就可以把日本建成为亚洲的商业金融中心,还可以成为医疗服务的基地。只要人才供给有保障,对国内设备投资也会产生正面影响。来日本发展的外国企业也将增加。

  优秀的移民将作为纳税人在经济上自立,因此对改善财政也可以做出贡献。而且第1代移民一般都有出生率高的倾向,所以还可以成为少子化对策。如果能减轻人口减少率,就可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跌落。还可以通过加深与亚洲各国的相互理解,防止地区纷争。

  接受移民政策的负面影响是有可能增加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系统的负担。另外在欧洲等地,与伊斯兰教徒的文化摩擦日益激化。为了把这些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需要重视移民的日语能力。

加强量化宽松的副作用

  日本央行过于冒险,现在正处于持有大量超长期国债的局面。不断减少民间风险固然是好事,但央行独自承担了全部风险。也许人们认为央行发行货币,所以能够担负一定的风险。但现在的情况是,风险量正在接近央行也不能全部吸收的程度。

  预计到2016年底时,日本央行的长期国债持有额将达360万亿日元,假设平均期限为7–8年,利率整体上升2%的话,日本央行承担的评价损额将达58万亿日元。央行的损失负担能力以现在的纸币余额计算,最高为80万亿日元左右。这是因为纸币发行余额相当于日本央行基本上可以零成本筹集的金额。但是一旦利率上涨,纸币的需求就会大幅度减少。从使用1991年1月–2015年7月的数据计算的纸币需求函数来看,以现在的利率计算纸币余额接近90万亿日元,如果利率变为2%时,就只有35万亿日元。

  那么,日本央行应如何处理巨额未实现损失(Unrealized loss)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即使物价开始上涨也维持零利率,制造通货膨胀。如果物价上涨几倍,纸币需求就会增加,央行所持国债的利率也将随着换借的增加而上升,央行的收益便得到恢复。

  另一个办法是,例如把现在7万亿日元左右的存款准备金提高到200万亿日元,向民间金融机构转嫁损失的方法。这样一来,民间银行就必须以零利率或低利率向日本央行存入巨额账户存款,央行可以通过利用这些资金运营国债等来扭转赤字。

  如果不在这两个方法中选择一个,日本央行就无法改善财务状况。也就是说,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已经到了可能使央行丧失信誉的水平。现在挽救还来得及,我认为去年秋季实施的量化宽松强化措施太过分。

  当初到制定一连串"2、2、2、2"政策时为止,日本央行的担负风险能力看起来还没有问题。但是去年追加的量化宽松,超过了央行的收益缓冲范围。在当时阶段,央行总裁黑田不应强化量化宽松,只要宣称已经取得胜利即可。宣布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近1%,基本上摆脱了通货紧缩,虽然继续以通胀2%为目标实施量化宽松,但无需特别强化,以这种火候为宜。然而实际做法的结果是日本央行把经受的强烈打击留给了后人,下任总裁恐怕将难以收拾残局。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