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别专栏:2015年日本经济展望

从日本的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能看出什么

中岛厚志
理事长

偏差巨大的日本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

  2012年中期以后的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逐渐复苏,最近虽然有所减速,但由于实施了追加金融经济对策、日元贬值股值上涨、以及原油价格下跌,预计经济状况将再次上扬。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央行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为了达到物价上涨2%的目标,目前正在实施全年购买80万亿日元国债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长期利率也出现了0.2%的历史最低纪录的动向。而且,日美利率差的扩大带来日元贬值股价上涨,人们期待这些因素能够改善出口企业和家庭经济的投资和消费心理,带来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不过,从近年的日本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以M2计算)来看,9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虽然货币供应持续增量,但名义GDP却一直没有多少变化。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如此长期偏离是不正常的。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预期经济增长带来追加资金需求,货币供应增量会通过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的价格上涨或汇率变化等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从欧美主要国家也可以看出,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同时增加,方向一致。

  为什么只有日本的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明显地大规模偏离呢?原因之一是增量的货币流向。1995年以后,货币供应增量的大部分流向增购国债,用在了经济乘积效益低于民间投资的公共事业上等。

  最大的原因是经济企业动向,过去20年间,房地产泡沫崩溃后企业加强了收缩,家庭经济的消费余力也没有增加,内需停止增长和通货紧缩抑制了名义GDP,尤其是通货紧缩的影响非常大。另外,如果假设日本的物价上涨率(GDP平减指数)与美国相同,以此叠加计算名义GDP,那么名义GDP就会大幅增加,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相适应(参见图表1)。

图表1:日本的名义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图表1:日本的名义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注)调整后的名义GDP是用美国GDP平减指数修改日本名义GDP的结果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 内阁府 总务省 BEA

货币拉动世界经济

  另一方面,从世界经济来看,金融的比重不断增加。图表2显示世界名义GDP与主要国家(OECD+BRICs各国)货币供应量(以M2计算)的变化。如图所示,货币流通量近年来以超过名义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增加。而且,货币供应大规模增量的时期与名义GDP大幅度增长的时期重合。例如:广场协议与世界房地产泡沫膨胀的80年代后半期、IT泡沫时期的90年代后半期、进入2000年代以后美国次级房贷泡沫与以BRICs(金砖4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高速增长期。

图表2:日本的名义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图表2:日本的名义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注)世界GDP为名义GDP,货币供应量为M2
(资料来源)根据World Bank WDI数据制作

  这种良好的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大规模增量相互重合的情况至今也能观察到,美国在雷曼危机后实施了3次以量化宽松为中心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克服了严重的经济衰退(Great recession)就是一例。另一方面,在欧元区严重的经济衰退还在继续,原因之一是政府债务危机发生后,没有在最优先解决财政健全化的同时实施货币量化宽松,货币供应没有增量。

  当然,过分的宽松政策和货币增量有可能导致金融泡沫,泡沫崩溃将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金融泡沫并不是好事。另一方面,经济和货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处于断裂状态也不是好事。关键在于经济和货币处于有一定相关性的平衡状态,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稳步经济增长。

  从这一观点来看,货币供应不断增量,名义GDP却一直不变的日本的现状不能说是理想的状况。为此,即使货币供应增量不一定自动带来经济增长,但是应力图恢复日本经济与货币的相互关系,实现舒缓的物价上涨,提高名义经济增长是最重要的大前提。进而如果能够实现与货币供应增量取得平衡的名义增长,货币增量就有可能通过金融交易活跃化等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当然,舒缓的物价上涨很难成为常态,以往的日本经济已经验证了这一点。而且在经济与货币之间的相关关系下降的现状下,仅靠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舒缓的物价上涨走上轨道并不容易。现在,官民必须倾力合作,通过进一步放宽金融限制等,恢复经济与货币相关关系的平衡。长期以来一直提倡 “从储蓄转变为投资”,却没有实现,今后应在进一步促进转变的同时,把规模虽大收益却很低的金融产业发展成赚钱的增长产业。

2015年1月9日

2015年1月29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