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境和企业界限的外包——使用微观数据掌握日本企业的实态

富浦英一
教职研究员

  向全球发展的企业活动不仅通过贸易和直接投资跨越国境,而且通过外包跨越了企业的界限。本文根据拙著《外包的国际经济学》对全球贸易的变迁、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带来的国际经济学的变革、从日本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看海外外包的影响等进行简要的论述。

发生变迁的全球贸易

  近年来全球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仅从产品贸易来看,中间产品所占比例的上升超过了最终成品。如果进而把视野扩展到服务贸易就会看到,以往一直在企业内部处理的业务经过数字化委托给了国外的承包商。这种国际交易已经不是在总公司与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成立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之间、也就是跨国企业内部完成的,交易不仅跨越了国境,而且超越了企业界限,因此要想了解实际状况,除了考察交易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还需要考察是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沿着星罗棋布于东亚地区的日本企业的生产工序国际分工网络(fragmentation network)频繁往来的零部件、以跨越世纪时点的2000年问题为契机活跃起来的美国向印度外包的计算机编程和电话中转服务业务等,就是这种新国际分工的典型事例。

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

  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即使在同一产业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的异质性对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主要事例是生产率高的企业有较强的出口倾向。向海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进行生产的企业生产率更高。从出口产业层面来看,直接出口自家产品的企业非常有限,向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更少,许多国家的微观数据都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不得不重新思考以往的产业层面的国际贸易理论,把分析单位向企业层面细致化。对采购方的研究也从理论上显示出,生产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向海外直接投资成立子公司或关联公司的跨国企业内部从事进口的企业、通过海外其他公司进口的企业、只从国内获得供给的企业。笔者等的研究使用日本企业的微观数据,实际直接验证了这个关于生产率顺序的理论假说。可以说,贸易理论在本世纪初出现了这种新新贸易理论,迎来了历史转折期。

日本的海外外包实态及其影响

  不过,以通常的统计方法很难正确掌握外包的情况。以往使用的产业投入产出表、贸易统计、国际收支统计虽然各有长处,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RIETI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单独实施了企业问卷调查。通过这个调查从定量上发现,在日本制造业企业中,向海外外包的企业,即使不仅限于制造,把服务业务外包也包括进去,也只有极少部分企业。而且日本企业向海外外包是以中国和东盟等东亚地区为中心的。期待今后经济产业省的企业活动基本调查统计的相关数据能不断得到积累。

  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企业向海外外包,主要是把劳动密集型业务、特别是单纯劳动密集型业务委托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以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对本国国内就业的影响令人担忧。传统贸易理论把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利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出口产品。但是这种单纯的理论已经不够用。这是因为即使在高科技产业,如果可以通过互联网远距离完成业务,那么海外外包就会使发达国家的国内就业面临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即便是为了简化,把服务分类为非贸易产品也已经失去了意义。根据笔者等进行的微观数据计量分析,向海外外包的企业,实际上从事生产的劳动者比例很低,而在非生产部门里,尤其高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很高,具有统计意义。这个问题与非正式雇用的比例之高说明雇用变得更加灵活的问题,都会对国内劳动市场产生影响,应予以关注。最近的日元贬值和中国沿海地区工资上涨,似乎预示着向海外转移的潮流已接近极限,但是近年来计算机的进步,特别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发展又似乎预示着海外外包的业务范围会更加扩大,因此需要慎重地注意今后的走向。

  外包不只限于单纯的委托业务和对外订购,还向我们提出了企业的界限在哪里这一根本性问题,特别是海外外包还伴随着国境的问题,因此成为横跨国际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的研究课题。拙著从外包切入,切取国际贸易论和日本企业现状的一片截面,希望其能够成为整体上的俯瞰图。

参考文献
  • 富浦英一(2014)《外包的国际经济学——全球贸易的变迁与日本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日本评论社。

2015年2月26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